一、前言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,游戏行业着实火爆了一阵子,各种游戏大作蜂拥而出,让大家的宅家生活不至于太无聊。
之前本人装过一台ATX游戏主机和一台M-ATX游戏主机,以这两台机器的性能,畅玩各种新老游戏大作是毫无压力的,接下来,我们进一步缩小体积,装一台ITX主机,看看它面对近期的3A大作有何表现?下面先看成品,顺便说一句,青岛、百威、崂山有出双倍的吗?二、装机思路及配件开箱全家福如下。
想必好多人看到这里会说,现在这个时候用9700K不是49年入guo军么?说实话,虽然目前Z490即将上市,但价格虚高,ITX版的Z490价格就更不好说了。
对于我等手头有Z170主板的玩家,9700K配合魔改BIOS它不香么?U板为9700K+Z170ITX组合,以华硕这张板子的供电,撑起8核心的9700K是毫无压力的,想要该主板魔改BIOS的请关注后私信我。
内存采用了近期入手的安钛克的KATANADDR432008GX2。
内存的外包装十分简约,纯黑色的背景,中间一把太刀,契合KATANA的含义,右下角的红色图案则是德国IF设计奖的标志。
背面则是产品的一些技术参数。
内部采用塑封包装。
内存为双条8G套装,支持XMP2.0,开启后频率可达DDR43200MHz(CL16-18-18-38)。
内存的亮点之一就是厚实的散热马甲,该马甲采用CNC工艺切割,表面做了磨砂处理,质感非常不错。
顶部的导光条采用太刀形设计,其材质看上去很像镀镍的金属表面,比那种塑料导光条质感好了不少。
端部特写,可以看出内存的马甲是十分厚实的。
对于ITX机箱来说,选择显卡要考虑机箱对显卡的限长和散热能力,经过一番综合考量,选择了微星RTX2060万图师XS。
毕竟作为图灵核心的入门级型号,RTX2060也具备RTCORE,能硬件支持实时光线追踪技术,面对未来越来越多的光追游戏大作也能有一战之力。
显卡外包装采用绿黑相间的配色,充满了科技范。
背面是显卡的技术参数。
显卡采用双风扇设计,长度为20.5cm,非常适合组建ITX主机。
万图师系列显卡很少见YY的光污染设计,但这种银色的外壳看起来很有质感,反而有一种简约之美。
背部配备了金属背板。
肩部一览,这里是木有RGB灯效的。
显卡采用单8pin供电接口。
视频输出接口为3XDP+1XHDMI,且配备了防尘胶塞。
简单拆解下。
显卡PCB一览。
显卡采用TU106-200A-KA-A1核心,显存为三星GDDR6颗粒,超频性较佳。
显卡采用4+2项供电,PCB上虽然有两相供电空焊位,但这样的供电相对RTX2060来说,已经足够了。
显卡采用4热管+大面积鳍片散热系统,4根热管采用了直触工艺,从残留的硅脂来看,4根热管的宽度正好和GPU核心宽度吻合,可谓物尽其用。
散热器选择了乔思伯天使眼TW2-240PRO一体式水冷,乔思伯的水冷向来比较有特色,而且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,个人觉得还是很香的。
水冷的外包装看上去酷黑冷峻,充满了科技感。
背面是产品的各种技术参数。
内部配件分门别类放置,保护性也不错。
附件一览,扣具基本上实现了Intel/AMD全覆盖(TR4除外)。
散热器采用的两把风扇晶莹剔透,充满了水晶质感,让人对其RGB灯效充满了期待。
矩形全包覆冷排,冷排表层采用静电石墨粉镀层,耐用性高,而且散热效能更佳。
传说中的天使眼幻彩冷头也充满了水晶质感。
大面积纯铜底座,内部辅以多条高效能微水道,散热效能有所保障。
机箱采用了乔思伯A4Ver1.1,之前用过初版的A4,虽然有个别地方设计有点小问题,但瑕不掩瑜,整体效果不错。
这次的Ver1.1改进了这些缺点,各方面表现将会更加完美。
机箱采用简洁朴素的牛皮纸箱包装,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理念。
内部附件为说明书,扎线带、防尘网、PCIE延长线等。
机箱采用铝制外壳+双钢化玻璃侧透设计,整体风格小巧简约,也能够和家居风格融为一体。
新版的变化之一就是前置I/O接口,提供了一个USB3.1Gen2TpyeC接口。
尾部一览。
顶部采用大面积镂空设计,当然,为了增强防尘效果,也可以将附件中的防尘网贴上。
底部有两个可拆卸式防尘网,这里能安装2把12cm风扇。
底部的脚垫也是新版的改进之一,老版的脚垫全靠磁铁吸力固定,稍微受点力就容易掉,新版使用磁吸+螺丝双重固定,固定后非常稳固。
机箱的内部也有一些微调。
机箱的螺丝附件和铭牌都固定在亚克力板上,避免了装机时,四处找螺丝的尴尬。
将两块亚克力板拆掉后,便可以安装2.5英寸磁盘。
另一侧,新版主板托盘的散热器开窗位置略有微调,调整后再也不会出现主板托盘和散热器背板打架的情况,另外,前置I/O接线也提供了一组USB3.1Gen2TpyeC线。
电源采用银欣SX600,这是一台老电源,这次就继续沿用它了。
三、装机秀ITX小主机的安装还是比较麻烦的,稍微不注意顺序或方向,就得返工,经过4小时鏖战后,机子基本上成型了。
显卡通过延长线安装在另一侧,虽然该机箱能支持更长的显卡,但个人觉得这么长是刚刚好的,因为再长显卡就会挡住电源的进风口,影响电源散热。
底部的两把风扇也安装到位,由于RGB控制器接口吃紧,所以这两把风扇就用无光的吧。
这下基本到位了。
这一侧的线要好好理一理,要不然稍微不注意,底部的风扇就会刮到线材。
盖好侧板,大功告成。
另一侧也看看。
再来一波光污染秀,本人还是更喜欢这种淡雅风的RGB灯效,那种杀马特风格着实欣赏不来。
通电后才能彰显水冷头的“天使眼”效果。
内存的RGB灯效也是恰到好处。
整体效果不错。
至于风扇的RGB灯效,要在另一侧才能看的更清楚。
四、性能测试对于RTX2060的规格,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说过了,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。
不过近期老黄给RTX系列显卡推出了两个彩蛋,一个是RTXVoice降噪软件,一个是DLSS2.0功能,前一个功能适合视频UP主用来进行音频降噪,真正实现了“N卡音质好”;后一个功能适合游戏玩家在不降低流畅度的前提下,体验更高的分辨率。
关于这两个功能的详细介绍,网上也有很多文章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对于我等“臭打游戏的”,要开启DLSS2.0功能,需要将驱动升级到较新的版本。
下面开始图形性能测试,3DMARK四连,暗示收藏、点赞、打赏、关注四连?游戏测试,先看看近期很火的《骑马与砍杀2》,该游戏咕咕咕了多年之后,终于在今年面世,然后就长期在Steam平台霸榜,其火爆程度,由此可见一斑。
分辨率及画质设置。
然后是《使命召唤战区》,该游戏刚出来时也是很火的,最近由于外挂太多,开始有点凉了。
不过考虑到这是一款免费游戏,个人觉得忍一忍还是能玩的。
分辨率及画质设置如下,考虑到RTX2060支持光线追踪,所以也开启了该功能,不过效果好像并不明显,以后试试看《使命召唤16》的光追效果是不是会更好。
两款新游戏的测试结果如下,可以看出,这台机子在两款新游戏中的表现非常给力,无论是1080P还是1440P,都能够流畅运行,其中1080P分辨率上144Hz的显示器也是没啥问题的。
其他游戏就一图流汇总起来吧,可以看出,这台机子在1080P、高画质下,能够畅玩大多数游戏;就算进一步将分辨率提升到1440P,也能畅玩不少游戏。
当然,如果适当降低画质,基本上表中的这些游戏都是能够流畅运行的。
即便是9月即将推出的《赛博朋克2077》这样的光追游戏大作,配合DLSS2.0技术,相信RTX2060也依然可以体验到光追特效加持下的赛博朋克游戏魅力。
对于好多ITX机子来说,最大的问题就是配置低了性能不行,配置高了散热扛不住。
不过对于这台ITX主机来说,由于上了240水冷,所以CPU的烤机温度还算能看,各核心温度基本不超过80℃(室温21.4℃),毕竟这可是一枚8核心的CPU啊。
显卡烤机温度也是80℃出头。
功耗也不算高。
五、总结对于ITX主机来说,价格、性能、散热、体积这四个方面是始终躲不开的四道难题,这就需要我们权衡利弊,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,这样才能装出比较合理的机器。
本人这台机器,使用了i79700K+Z170魔改+RTX2060这样的组合,此配置各方面表现还算均衡,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干活,都有不错的表现。
对于觉得魔改不靠谱的玩家,大可以将U板换成AMDYES平台。
至于显卡,N卡近期全线降价,降价后的RTX2060已经越来越香了,再加上光线追踪、DLSS2.0、RTXVoice等功能,可谓是既能打游戏,又能搞生产。
机箱方面,乔思伯A4Ver1.1无论是结构、兼容性还是散热,都表现不错,虽然其体积不能和那些10L以下的箱子相比,但在支持240水冷的ITX机箱中,它的体积算是控制的比较好的。
最后,祝大家装出心仪的ITX主机,谢谢欣赏!